我的护士路
2015-01-12
--ICU护士成长记
2014年7月21日,是个难忘的日子,我结束了四年大学校园生活,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,最后被分配到了普外重症一区。初来乍到的我身上还带着学生的那份青涩与稚气,对病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恐惧,加上此前实习从未轮转过ICU, ICU于我而言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迷宫。ICU顾名思义---重症,ICU病房好譬如天堂与地狱的过道,是一个“生死边缘”的地方。这里的工作给我的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概括,那就是“战斗”,时刻在与病魔对抗着,与时间赛跑着,与疲倦较量着,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换取患者的健康生命。特殊的工作环境触动了我们每一条高度敏感的神经,每一个异常的仪器报警声都会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,每一个操作,每一个细节,我们都在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的基础上份外小心。重症监护室里发生的故事,常常不动声色地体现着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宗旨。
又累又脏,基础护理考验耐性
由于ICU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,在这里听到最多的是呼吸机、监护仪、输液泵、血透机等仪器运行的声音,看到最多的景象是护士们穿梭于病床边为病人输液、翻身、吸痰、抹大便等。与此同时,因为ICU大部分是镇静及昏迷的患者,大部分只能靠呼吸机辅助呼吸,为了预防压疮,我们必须每两小时为患者翻身及吸痰一次。而大便失禁更是常事,有时候一个班下来就得给病人清理好几次。床上浴、卧床更单、床上洗头、口腔护理、会阴抹洗、翻身拍背、吸痰、约束、更换气切敷料等等,书本上记载的一百多项基础护理,已俨然成了我们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项目,常常一忙就是大半天,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,不能按时下班早已是家常便饭。
有句话说得好“当护士难,当好护士更难,当一个ICU好护士难上加难。”作为一名ICU护士,我们要有一双勤劳、不怕脏不怕累的手,同时要有一颗同情的心,要用爱心、细心、耐心、责任心去解除病人的病痛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
四年的大学理论学习,并没有让我进入临床之后“如鱼得水”。作为一个N1级护士,实践能力相对较弱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重症肌无力伴气管切开的病人,在治疗过程中,血压骤然升高、心率偏快,血氧饱和度降低,我一时束手无措,喊来了带教老师,只见她迅速地帮病人吸痰,最后吸出了大量黏稠性痰液,此时生命体征才慢慢恢复平稳。下班之后,翻开课本,上面赫然写着:及时吸痰,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这二十一个字,字字珠玑。再一次印证了 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的真谛。
细节决定成败,态度决定高度
白利平护长经常引用“如果想走得快,那就一个人走;如果想走得远,那就带上一群人走”。在ICU,面对一个病情危重的病人,无论你的工作能力多强,无论你个人有多么优秀,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在这里,我见识了一个极为团结又默契的团队,每一次新收病人时,其他值班的护士都会主动过来协助管床护士,过床、上心电监护、插管、抽血等,每一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;每一次帮病人翻身时,其他护士都会主动帮忙,此时无言的默契却胜过一切言语;每一次抢救病人时,医生护士总能配合得如此默契、各尽其职,凭借着高度的责任心、敏锐的观察力、精湛的救治技术,我们无数次将濒临死亡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,也演绎着一个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。
凡为医者,须性存温雅
凡为医者,性存温雅,志必谦恭,动须礼节,举乃和柔。面对家属及病人的不理解甚至谩骂,我们仍然要心平气和,面带微笑的去和他们解释、沟通,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。因为在这个病人见不到家属,家属见不到生病亲人的特殊病房里,我们是病人的唯一依靠。我们需要为患者做的不仅仅是治疗病痛,还要安抚、鼓励他们,给他们力量,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。曾经遇到过一位术后谵妄并异常躁动的病人,在一次准备外出检查过床的时候,他狠狠地踹了一脚管床护士的头部。面对病人的伤害,家属的不理解,挨踢的护士只是淡淡地说了句“我没事,注意病人安全。”那一刻,我由心底里敬佩这位同事良好的职业素养。
崇高源于微小,收获来自付出
身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当初会选择一个工作繁琐、工作量大、又脏又累的科室。每一次帮病人抹大便、每一次踮起脚尖用尽全身的力量去抬病人、每天下班累得腰酸背痛,我也抱怨过、厌烦过,但面对恐惧、哀伤甚至无望的眼神,我更知道减轻病人的痛苦是我们每一个ICU护士的使命,看着病人转危为安,最后转回普通病房,我虽累却快乐着!
工作半年来,通过对众多的病情危重患者的观察和护理,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,使我临床观察能力有了一定地提高。我相信继续不断地总结经验,一定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,并及时汇报处理。
记得伟人说过“你如果行善事,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,不管怎样,还是要做。你今天所做的,明天就会被遗忘,不管怎样,还是要做。 ”我知道我们今天所做的,必然会被遗忘,但是我还是会做。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,我依然会选择做一名ICU的护士。
我要感谢在我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,护理前辈们给我播下的种子,让我的工作提早开花,带着这份感恩的心,我要在病人生命的春天遭受料峭春寒时,播下种子,让他们如花的生命再次绽放,因为我相信:有了春天就会有花开。
普外重症一科 何志丽